朱安峰书法欣赏

字画交流 2021-11-26814未知admin
竹林深处觅幽径古砚池边访先贤
——朱安峰书法篆刻印象
文/周志伟
几年前的一次全国艺术论坛上结识安峰弟,其最初给我的印象是不善言辞、待人忠厚。其对于书法篆刻艺术和硬笔楷书速成教学法的研究真可谓一往情深、不离不弃,几十年如一日,痴迷程度让道友叹服。他曾调侃到:一是吃饭,二是睡觉,除了书法,无他爱好,每天看书,常写印稿,如此下去,一直到老。

安峰弟幼年时就对书法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革期间,每次见到大街小巷宣传画上印有毛主席书法手迹时,就会驻足观看、心思手摩,主席那气势磅礴的草书线条磁铁般地吸引着他,让他久久不愿离去,凡是见到报刊杂志上有书法作品时,他都会剪下珍藏,他的书法梦由此生根发芽。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全国掀起了“书法热”,“中原书风”异军突起,《墨海弄潮》中的书法家们成了他心中的偶像,拜师学艺自不必说,同时他还成了河南书法函授院的一期学员。

1986年他参加了铁路工作。工作之余,他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于钻研书法艺术上去了,看书展、逛书店、买字帖、拜师学艺、临帖创作已成了他业余的全部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近几年来终于在铁路书协、省书协、其它省市书协以及中国书协等单位举办的20多次展览中入展获奖,并于2012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


安峰弟学习草书时间最长,习从唐草,初学怀素、张旭,后踪明清诸家,精学王铎、张瑞图。其草书吸纳融入了怀素草书的章法、结体,张瑞图的用笔、线条。安峰弟天生对线条有一种敏锐的观察力,他认为书法就其本质而言乃是“线条艺术”,是人类“性情”表现的载体,线条质量直接决定书法作品品味的高低。其对于“二王”、米芾、黄庭坚、徐渭等前人的优秀书法作品都作过细心的比较和研究。所以他遍写各种字体,互相融汇贯通,互为促进,由此来体悟古人千变万化的用笔真谛。

安峰弟的草书以狂草之势驱笔,墨色浓淡干湿交替变换,节奏变化明显而自然,章法开合有度,全篇气韵畅达,恣肆飘逸。对技巧的熟练使他能把注意力转移到性情的表达上,对性情的表达是其草书追求的目标,正所谓“深识书者,性观神采,不见字形。”其深知走自己的路,追求自我性情的表现是一个书法最终的归宿。

其隶书学习时间次之,近30年来,他精临了各类风格的汉碑。无论是洒脱飘逸的《石门颂》、方整稚拙的《张迁碑》,还是端庄秀丽的《乙瑛碑》等碑,他都喜爱有加,最后逐渐形成了沉稳肆意、稚拙飘逸的风格。

先贤有云:不奇则庸,不极怪必不能探奇,考之诸艺,莫不如是。

安峰弟的印章作品力追随意自然、耻与雷同。观其印章作品,有时不衫不履、不修边幅,有时放荡不羁、以奇取胜。兴之所至、刀随情至,情之所至、性随刀行,他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宣泄于刀石之间,或朱或白,不篆不隶,字体变形夸张,刀法沉着痛快,布局不拘泥于规矩,然而却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别具一番趣味,观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安峰弟对印章的感悟实在令人惊服。晚饭后边看电视边翻印谱,到十点来钟最多能写出60多个印章草稿,其天分之高可见一斑,其本人也曾戏云:有时灵感来了,感觉就像井喷一样,一发不可收拾,不写来或刻出来心里就憋得难受,连睡觉也不踏实。这样的创作速度和创作激情确实令人咋舌。

综观安峰贤弟的书法和篆刻作品,无不透射出鲜明的书写个性和独特的艺术审美,他既能做到师承先人的古韵遗风,又能独具匠心地演绎出自己的风格特征且不落俗套,不拘形式,富于变化,这与其作品背后的专注坚韧与大胆创新是密不可分的,晚唐著名书法家释亚栖曾就书法的创新有一番精辟的论述:“凡书通即变。王变白云体,欧变右军体,柳变欧阳体,永禅师、褚遂良、颜真卿、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若执法不变,纵能入石三分,亦被号为书奴,终非自立之体。是书家之大要。”

最后,我还想说的就是安峰弟还是位了不起的楷书速成研究专家,他研究发明了“朱氏硬笔楷书速成教学法”(中国汉字硬笔速成教学法),主要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书写者的书写动作来达到提高楷书书写者的书写速度和线条质量。通过多年观察摸索研究归纳揭示出了汉字硬笔楷书书写的内在规律,将抽象、枯燥的汉字点划符号归纳成简单、有趣、易懂、便于操作的简单动作,从而达到“又快又好”的书写目的,对那些“不会执笔、不会写字、字写不好、字写不快”的中小学生尤其有效,从而可以终结中小学生“写不好、写不快”硬笔楷书的历史。

衷心地祝愿安峰贤弟能在书法篆刻艺术、硬笔研究探索之路上愈变愈新,愈变愈真,愈变愈美!

孕喏生殖中心 Copyright © 2002-2030  代怀生子机构_『三甲医院合作』_国内正规代生(孕)公司_孕喏生殖中心 sitemap.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