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文集二|赵国华:浅谈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字画文化 2021-12-16998未知admin

国华书画快讯:《书学文集②》汇集了洪亮书画篆刻艺术工作室高研班一、二、三期部分师生的优秀论文36篇,或对经典碑帖的赏析解读、或对书法本体语言的研究探索、或对书法创作的心得体会、或对书画史论的认知理解、或对书法焦点的学术争鸣等,其论文无不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论据充分、考究严谨、文风多样。
如此高质量的书学文集,既是各位作者书学思想、人文素养、创作水平的综合表现,也彰显出洪亮导师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授方法的特色。
《书学文集②》分为导师讲座、书学论文、说临谈创、学书随笔四大板块,还附有教学总结、教学剪影、学术成果等。
下面小编为您呈上《书学文集②》第二部分书学论文,洪亮工作室学员——赵国华

赵国华
赵国华,女,1971年生于山东烟台,现居北京。书法幼承家学,初习唐楷,以欧、柳为宗法,继而研习王羲之《圣教序》、《兰亭序》、《十七帖》等;后习汉隶,以张迁碑、好大王碑、乙瑛碑、曹全碑等拓展书路,增加了作品的古朴厚重之美。2009—2011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书法方向)创作研究生课程班,得到胡抗美、何应辉、刘洪彪、刘正成、曾翔、张继、陈海良等先生指导。2013年参加洪亮书画篆刻名家工作室学习。作品被海内外友人及多家机构收藏。
书学论文之八
浅谈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从事书法学习多年,就自己对书法的认知与理解,把多年的书写心得和感悟与同道们一起交流和探讨,因此可能会偏离“当代书法”这一主题。
解析一下中国书法史,我们可以知道,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母根,是我们民族鲜明的身份标识之一。书法源于中国,是一门饱含中华文化的传统艺术,不能缺失应有的文化内涵。今天讨论和理解书法,应放在文化的高度。
作为一个书法家,不仅仅是书艺上的精湛,重要的是内心的修为,积累渊博的史论知识,涉猎东西方哲学、美学、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学习中国哲学,找到中国文化的根脉,才知道什么是格调、品质。中国哲学倡导的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帮助人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从老子、孔子、庄子那里汲取智慧;从唐诗、宋词、元曲中让自己的心思、气质更接近诗人的心灵,佛家的禅宗思想又会对我们的生活解释得更加彻底。
中国儒、道、释分立而互补的传统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尊严。近百年来遭到自阉式的破坏,书法也不例外。今天,在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的包围下,中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的、经典的精髓,我们如何来继承?作为当代书法家应该何去何从?每个书法家都应该肩负起这份责任与使命,不能让传统书法艺术断层在我们这一代。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形形色色的自称“大师”的所谓书法家满天飞,乌七八糟的行为艺术不堪入目。真是令人愤怒!无耻之极!丢人现眼!恶心之事不胜枚举。艺术要表达的是“真”“善”“美”,“美”是永恒的主题!在经济快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优秀文化急剧萎缩,优良的传统道德在下降。我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有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我们要努力保留优秀的文化基因,抵制外来的侵蚀。虽然某些现象成不了大气候,但也为我们的书法界敲起了警钟。文人的气节、谦虚、内敛都跑到哪里去了?中国已经走向世界,把真正的中国书法展现给世界人民,我们责无旁贷。政协会议,中央把书法列入中小学课程,这是件大好事。
书无百日功,在技法上只要坚持不懈,通过几年的学习锤炼能够达到一定的水平,但学问之道没有终止。王羲之在我国书法史上至今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去攀登这座高峰,深入地吸取传统书法的营养,研究和体会书法的精髓与奥妙。

赵国华作品
一个真正的书法家是甘于寂寞和清贫的。一杯香茗,一曲优美的音乐,一本碑帖,仿佛能让我们与古人对话。这种意境之美,美在沉寂、美在感激、美在平和,也美在沉寂之后的爆发。在寂寞的过程中注重自身能力的积累,厚积薄发。只有沉下心来,净化自己的心灵,不断地修身养性,提高个人的人格品质。在立志有恒、克己内省、身体力行中体现着中国文人所特有的一种生命气质,拥有多情善感的内心世界,最终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才能字如其人,心手合一写出感动自己、打动读者有灵魂的作品。这时,你表达的就是你自己!书法没有重复性,每幅作品都是一个书者的内心感情的流露,是用心去写的。所以心性的修炼是最重要的,蕴乎内才能发乎外。
弘扬传统文化不是一句空话,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当代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共同努力,脚踏实地,真诚的去学习和体悟,立足传统,我们才有可能创新。

诗词字画教育网 Copyright © 2002-2030  书法学习_字画知识_诗词字画教育网 sitemap.xml